加速产业对接。长虹美菱高新产业园、美的白色家电基地、巢湖瀛浦金龙水泥熟料线、淮南淮化合成氨老系统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或基本建成。积极推进合肥熔安动力、大陆轮胎、三洋产业园、巢湖无为的华谊煤化工基地、桐城鸿润羽绒加工、六安应流核电站泵阀精铸件项目,合肥江汽轿车二期、中盐化工基地、六安金日盛周油坊铁矿采选一批新项目开工,谋划合肥江淮万国重卡及发动机、淮南与中石化煤化工一体化、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一批重大项目。
承接产业转移。在编制皖江示范区规划中,积极争取将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纳入示范区规划范围,把淮南市的一批重大项目纳入示范区规划,合肥、巢湖、六安各规划建设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园。
“合肥经济圈”踏上新征途
“合肥经济圈”在安徽跨越崛起征程中,究竟怎样发力? 《合肥经济圈2011-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将形成以合肥为核心,六安、巢湖、淮南、桐城四个副中心拱卫的合肥经济圈城市轮廓,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0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占全省经济比重42%,财政收入超过1500亿,在全省经济比重中占据“半壁河山”。
2010年11月,“合肥经济圈”正式确定建立党政领导会商机制,并在巢湖市召开了第一次会商会。第二次会商会,将于近期在淮南举行。五市形成高度共识,未来五年,将坚持“规划引领、交通先行、产业合作、生态环保、科技交流、综合保障、应急协同”的原则,进一步提升淮南、六安、巢湖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淮南丰富的电力资源,六安矿产和水资源,巢湖沿江资源和矿产、旅游资源,桐城的人文资源,都将成为“合肥经济圈”集聚优势的的宝贵财富。
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把“合肥经济圈”打造成为面向长三角的重要门户,成为安徽乃至中西部地区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的纽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升级,打造国内优势明显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把“合肥经济圈”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在区域范围内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实力。
更为重要的是,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对内可以联动皖江、皖南、皖北三大板块,形成整体发展的合力,构筑安徽加快崛起的新格局;对外可以加强与南京都市圈、武汉城市圈、杭州经济圈、中原城市群的对接,积极争取我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和市场资源配置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合肥经济圈”的壮美画卷,正在江淮大地迤逦延展。(通讯员沈国冰 记者孙玉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