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巢湖拆分后,促成了‘大合肥经济圈’。”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表示,巢湖三分打开了皖江城市带的发展瓶颈,实现了安徽省三个经济较为强势的城市无缝对接,促使皖江区域形成“大合肥经济圈”,成为继南京、武汉、长株潭城市圈后诞生的又一特大城市圈。
“合、芜、马”无缝对接
本世纪初,安徽省曾有过一个“T”形发展战略,试图通过巢湖市把合肥市与沿江的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城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经济带。但由于巢湖市的经济实力较弱,此战略最终没有成形。
“处在"合、芜、马"夹缝中的巢湖市难以吸收好的项目落地,自身发展滞后。在"合、芜、马"三市发展空间略显不足的前提下,巢湖市却开发缓慢,使得区域对接出现断裂,也制约了整个城市带的发展。”安徽省政府一位参事如是说。
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级示范区,规划了“一轴两核两翼”的区域结构。其中的“两核”是指合肥、芜湖,这两个城市是安徽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
“要打造合肥和芜湖两个增长极,拆分实力最弱且阻隔其间的巢湖市是大势所趋。”陈晟表示,拆分巢湖市后,合肥、芜湖、马鞍山市实现了无缝对接。此番整合将带动基础设施完善,使经济发展的联动更加便捷,促使整个城市带良性发展。
拆分巢湖市,对合肥市最为利好。
2010年,合肥市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人均GDP达到15000美元,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十名。到2020年,合肥人口规模将达1000万。此前,作为省会城市的合肥体量偏小,仅辖四个区、三个县,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人口445万人,占全省人口比例仅为7%,人均GDP只有5000美元。
此次,巢湖市并入合肥的面积最大,合肥因此显著“增肥”。调整区划后,合肥市所辖区县达到至少10个,面积100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800万人,人口占全省比例为12%,在规模上已与全国省会城市的平均水平相仿。同时,巢湖也已成为合肥市的“内湖”。
业内认为,合肥合并巢湖部分地区后,将从滨湖时代一跃实现临江发展。
“滨湖区是最大赢家”
“合肥向南发展一直受制于巢湖的阻隔。”梁东勋认为,巢湖被划入合肥,地理及行政上的阻隔消失,有利于合肥向东、向南拓展。这对于合肥房地产发展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业内认为,合肥房地产业随着合肥市的向外发展而“南扩北进”。当前,南部的滨湖区和北部的北城新区是合肥南北两翼的发展重镇。其中,滨湖区一度被规划为未来合肥的中心区域,但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失重,滨湖区作为中心城区的规划发展缓慢。
合肥业内人士分析,原巢湖市与合肥滨湖区的地理位置非常接近,庐江县与合肥的肥西县本就交界,行政区划的障碍扫除后,滨湖区与巢湖的距离被拉近了。在地理位置上,滨湖区已成为合肥的新中心。
“滨湖区成为最大赢家。”安徽大学金融系教授徐亚平更是直言,滨湖区作为合肥“141”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十一五”以来发展势头迅猛,此番成为连接巢湖与合肥市区的承接带,连片发展将对该区域带来重大利好。
陈晟认为,在“大合肥”概念下,进入合肥的人口将会更多。尤其是合肥南部区域,将吸引更多的的庐江人、巢湖人进入,合肥楼市尤其是滨湖区的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
合肥某房地产网站研究员刘国生表示,在此利好消息刺激下,近年来逐渐成为合肥土地供应重镇的滨湖区将会有更多的开发企业进驻,从而催热该区域的土地市场和商品房市场。
“长期看涨,但需要一个培育过程。”陈晟表示,巢湖并入合肥后,长期来看土地资源必然升值,但升值效应不会即时兑现。他认为,培育期的长短将取决于当地的整体规划,资金投入量,交通干线、基础设施的完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