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楼热度骤降,成交量“或冷或热”,土地市场也变得“阴晴不定”。合肥楼市从4月份限购令正式实施后,成交量逆转下行;9月份,合肥土地市场更是出现罕见的“零成交”。“延期”、“低价”、“流拍”、“拍改挂”成为下半年合肥土地市场流行词。
2011年,三大转变改写了“伤不起”的合肥土地市场。
转变一:2011合肥土地市场加大供应年末突围
据合肥市土地局的公告显示,2011年合肥市的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为300公顷,约为4500亩。而据相关资料显示,合肥2010年土地出让总面积为4598.9872亩,二者基本持平。
据统计,2011年合肥市经营性用地共成交53宗,共3900.593亩,成交均价356.283万元/亩,成交金额121.608亿元人民币;其中被业界称为合肥土地市场2011年度最大供地潮的12月份,共成交土地13宗。而成为2011合肥市“最贵”的土地是位于蜀山区长江西路与潜山路交口西北角的蜀山区W1055宗地(商住),以成交价1420万元/亩(不含契税、印花税)。该宗地为义福房地产(合肥)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竞得。
虽然2011年合肥土地出让总量或有新的突破,但这一年土地市场的走势却一波三折。2011年第一季度成交2389.41亩土地,占前三季度总和的80.9%,二季度,合肥市仅成交2宗地块9.4亩,并均为通过挂牌的方式低价成交。三季度合肥土地市场依然处在低成交之中,除去BHA-08-3以776万元的单价,55.6%的溢价率成交外,三季度仅成交了5宗地块。第四季度,合肥土地市场迎来了供地热潮,26块总共2374.83亩地集中放量。但频频流拍的红色警报也让这26块土地岌岌可危。
转变二:大地块受“冷” 小地块唱主角
从2011年8月份开始,合肥土地市场似乎嗅到了调控下开发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危险信号,供应形式悄然转变,减少大宗地块的供应,加大小地块的供应的比例,“化整为零”在合肥土地市场大行其道,开发商对小地块的敏感度也随之增加。 整个9月,合肥市场仅肥东两小商业地块拍卖;10月27日,合肥一次性上市6宗小地块;11月18日,当日计划出让的总面积达525亩的10宗地块仅成交了1宗不到16亩的小型商业地块; 12月份共26宗地、总共2374.83亩地集中放量,12月7日国嘉置业以10979.4元/平方米的地面价,高价夺得经济技术开发区9.62亩袖珍地块,溢价率高达103%。业内人士称,“为了让房地产业保持持续发展,减轻开发企业拿地的压力,只好拿一些总价低的小地块供应。”
“虽然小型地块不具备规模开发优势,但如果房企在合肥已经有项目,并且选择产品复制路线,就省去很多开发前期的环节,节省很多成本。不仅开发速度很快,利润也可得到保证”,有业内人士表示,“开发商通过开发小地块续命,一旦市场好转,肯定还会大举拿地。”
就全国楼市而言,不少大牌房企也转向选择“小地块”。据中原地产对中海、保利、招商、万科、绿城等9家标杆房企的监测,在2011年上半年,这9家企业在全国共获得了100宗地块,其中单幅出让面积在10万平米以下的地块比例比往年有所增加,占到了54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