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温州正在经历着剧烈的楼市风暴。由于房价持续下跌,温州房屋成交价不足偿还银行贷款的“倒挂”现象愈演愈烈。据报道,一些之前高位买进的商品房价格如今仅高出银行最大贷款一两成,若房价在现有基础上再降10%左右,理论上这些商品房将陆续面临“倒挂”风险。报道援引一位温州基层法院副院长的话说,自2011年民间借贷危机以来因银行起诉被该院查封的房屋超过3000套。温州房价调整促发的个人“弃房”或“跑路”案例,已引起舆论对社会信用风险的普遍担忧。
有舆论认为,温州应该进行政策调整以阻止房价下跌甚至促成稳中有涨,以消除银行房贷风险和保全社会信用体系。无疑,这是一个办法。但遗憾的是,这是以往房价屡调屡高逻辑下的心理惯性,也是投资者、担保者及相关银行敢于不顾投资的风险天性、大资金高杠杆投资炒作房地产的心理盾牌。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敢做且做得越大,政府就越不敢严厉调控,否则房价深跌的后果大家都背不起。这种博弈心理是中国房地产调控的巨大障碍,时刻考验着调控政策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中国楼市调控中道德风险的严重性可见一斑,但新一届政府已表现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的不同寻常的政治决心,这可能会让这些投资者的如意算盘失算了。
房子是中国百姓消费规模最大的单项商品,2012年商品房销售额达6.4万亿,房地产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例高达34.2%,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巨大的居民财富“吸金器”,把中低收入阶层老百姓的财富基本吸光了,甚至变成房奴。房地产业投资品属性的畸形膨胀和以房地产为枢纽的居民财富——政府投资转化模式已严重阻碍了新形势下以内需增长为方向的经济转型升级。
在中国经济面临内外多重压力下,结构转型升级、改变旧的以房地产投资为枢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迫在眉睫,坚持楼市调控不仅仅是新一届政府的民生和政治自觉,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须跨越之痛。温州房价出现深度调整是本轮调控的积极成果,改写了此前中国楼市投资只赚不赔的传统。
笔者认为,如今的温州楼市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投资风险教育的最好样本,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口,温州楼市的调整阵痛对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深远意义。
首先,温州楼市高台跳水造成断供和弃房现象确实有所增多,但引起局部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占比较大的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贷款杠杆率低,信贷质量较好;产生“倒挂”的房源主要出现在之前热炒的高端物业中,炒房资金基本来自各种渠道的银行贷款,但对于这部分风险,贷款的绝大部分还是能被房子覆盖的。一般房贷评估价按成交价八折、最大抵押贷款按七成计算,可贷款额为房屋成交价的56%,即使个别豪宅价格腰斩,房贷的大部分仍被覆盖。与2010年调控前比较,今年7月份温州新建商品房(不含保障房)价格平均下降17.9%,对于那些跌幅较大的新建商品房,价格比最高峰时下跌了30%-40%。
因此,即使出现“倒挂”现象,银行贷款的绝大部分还是有保障,不会引发局部金融风险。另据温州银行界人士表示,纯抵押贷款出现“弃房”情况比较少,更多出现在“抵押+担保”贷款环节,这部分贷款总的占比要更小些。
其次,温州楼市风险暴露有助于逐步化解房地产系统性风险。中国房地产业到底有多大泡沫仍有许多争论,但一个基本共识是,热点地区房价太高了,已远远超过普通居民购买力。在房价单边上涨的情况下,大量其他产业部门资金游离到房地产业,担负储蓄-投资转化器的房地产业在不断固化房地产及相关传统产业的枢纽作用,严重阻碍了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